home + mo(Tv)ie + theater + book + music + city + new

  

《神父》
究竟革了誰的

 

很多人都看了《神父》,也看到有不少人提到同
性戀只是導演嘲弄教會制度的幌子而已。

基本上,我贊同「幌子」這個看法──這部英國
出品的電影其實對同性戀的瞭解或態度,并不比
片中提到的亂倫更多或更深入,其實,如果我們
做更深入一層的檢視,我們將會發覺編導刻意利
用像同性戀或亂倫這樣的爆炸性題材,來作為顛
覆所謂教會傳統道德價值觀的大好利器,至于背
後的瞭解和反省,很抱歉,付諸厥如。

記得看這部電影的時候,一路惋惜,惋惜如此這
般的一個絕妙良機就這樣被編導白白的放過。《
神父》充其量只是一部包裹著顛覆命題的主流電
影,所有關于道德/社會/禁忌的辯證均被窄化
至想當然耳的「理想」範疇,我們看到神父處於
該不該違反戒律(不得洩密)的掙扎,我們看到
神父嚴詞譴責亂倫父親的背德──但是問題來了
:亂倫如果是背德的,那同性戀呢?而神父自己
對自己性傾向的掙扎與認同的過程又在哪里?

由是,當我們反向思考,如果編導意欲顛覆所謂
傳統教會道德價值觀下的背德定義,因此,我們
看到在片尾,同性戀被寬宥or 接受了──那,亂
倫呢?亂倫難道就不值得被寬宥與接受嗎?!

道德本來就是一個兩難命題,有其無法界定之曖
昧地帶,因此,當我們在遭遇關于道德的討論時
也就必得格外經心,至于像《神父》這樣,陷在
道德的泥棹里左顧右盼,在玩泥漿大戰的同時還
希望把所有道德難題一網打盡──先不說他居心
可議,至少可以說他頭腦簡單吧。

而頭腦簡單,豈不正是所有主流電影的簽名檔?

更何況,這里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:被誰寬
宥或接受?是人嗎?我們看到沒有「人」願意去
領他的聖餐,別告訴我是那個小女孩──她不是
人,是某種神的化身──所以,是誰?!恐怕還
是神吧?也正因為如此,我們才會看到編導是這
樣處心積慮的把這場救贖的場景,設在宗教氣息
最最濃厚的──教堂里。一部打著反宗教道德觀
旗號的電影,最后的救贖反而來自于宗教,編導
立場之混淆可見一斑。

嗯,最后場景,我當然記得那個最后場景,當那
小女孩奮不顧身的義勇向前,我就忍不住微笑了
。關于這個小女孩的救贖,編導是不關心的,她
的「功能」,只不過是在這扣人心弦的最后場景
里,作為神的代名詞罷了。

然後我哭了──因為這樣強大的情緒操控,因為
道德的再一次大獲全勝,因為,沒有人知道這個
神父和這個小女孩未來該如何面對生命裡的諸多
難堪。

因之,我更是討厭這部電影了……

神父( Priest, 1996 )  
導演/ Antonia Bird  
演員/
Linus Roache
    Tom Wilkinson
    Robert Carlyle 
   
Cathy Tyson

 

 

前頁
回家
本主題首頁

   

 

家,甜蜜的家關于電影的二三事songbird
I MY ME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
所謂流言into the city
what's new散戲
有樂町

 

WM : jimmy chen / kkkiller@yahoo.com
copyright(c)1999-? / 1960 studio

版權所有• 轉載請取得同意

titlesmall.jpg (1529 bytes)

留言版、電子報……都在這里! Mail Me !